春节后我几乎把全国车企走了个遍,大家的集体反馈是:汽车行业从来没这么卷过。
1.老车降价,不用我说了,现在简直是血雨腥风。特斯拉那个都不算啥了,7字头的轩逸,9字头的插混,补贴9w的武汉等等等等。
不要再问车企有没有利润了,现在只关心的是有多少现金储备经得起降价,降价以后又能刺激换取多少销量?
(资料图)
2.新车调整节奏,尤其是电车,特斯拉的降价让一众电车品牌陷入沉思,原本以为堆料可以解决差异竞争的问题,在相似价格面前,品牌和配置的平衡再次向特斯拉倾斜,特斯拉的3/Y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变量坐标了——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发生变化。
3.中国的汽车行业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场成本之争,我一直认为特斯拉并非电动车的唯一解,增程成本一万多,能替代30-40度电池的解决方案是中国制造业的独有机会,在增程电车杀入15w区间后,我承认自己还是拿衣服了。
你什么时候见过一个市场整体颓靡,连高端车都搞不动的?你什么时候见过一个市场杀疯了毫不顾忌品牌和MSRP的,今年全遇见了,记不记得我说过,危机不是2021也不是2022,大家别脱离实际谈希望,别不顾数据唱赞歌,因为2023才是真的危急存亡之秋。
那么,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?是活下来。
这和几年前的房地产行业是一模一样的,很难想象如果房产、金融、出口三驾马车颓靡之后,汽车行业也下行,我们的经济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。
后背是发凉的。
为什么大家突然遇到了生存危机?聊多了可能不合适,简单表达我的几点想法吧:
去年产了的车,封着,卖不出去;
老百姓说穷都不觉得丢人了,地方政府说穷也不遮遮掩掩了;
部分车企年底为了完成某种任务,冲量,压库,经销商受不了了,不降价会疯的;
企业的边界。
预判今年的形势是这样的:
1. 豪华品牌拐点来到,前几年还买得起豪华品牌的人会继续存在,但豪华品牌慢慢开始难以提供足够的产品魅力,科技平权的意思是大老板和实习生都用iPhone14,他们的体验不会有太大区别。承接BBA需求的,很可能是新智能电车:当然了,揽胜大G什么的例外,不过大G也退烧了,我就是冤种之一。
2. 新能源未必是一场高歌猛进的向上之歌,火了几年震荡整理也是必然,如果没有特斯拉的降价行为,今年的整理会来得温和一些。
三家为大的格局可能会变化,小鹏还能不能守住是个未知数,小米来晚了一点但这个位置里一定是有它一席,而零跑哪吒能不能在销量和财务数据上都做好看,这是电车格局的变化。
3. 别忘了柳州模式,追高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集体毛病,即便今天干这么好了还有人走着走着就忘了市场。如果高端才有安全感,那丰田都死了八百回了。
五菱不玩800V碳化硅,也玩不起400V IGBT,100V的mosfit就够了,非车规级也ok嘛200km续航里程也能够玩,这些动作从出行场景出发,思考原点是对的,路径依赖是不存在的,我觉得会有更大的产业规模突破。
顺带说一下比亚迪模式,别给比亚迪太大压力,年销400万这句话谁都不肯承认,但比亚迪做一些平稳的调整会更好,要不然这么大的增量吃谁的?细思极恐,一个民企吃完国企的份额,还一口气吃好几个,你觉得这事是不是应该值得琢磨琢磨?
4.合资算是完了,日产降到7万,前些天听说抢某个大客户集团采购的时候,朗逸出了5字头的单车价格打赢了吉利帝豪,完了……本田份额跌了30%,要知道祸不及日系是汽车行业多年来的铁律,任何一次下行,丰田本田都保持着合理的增长,诺曼底防御今年居然破了……
5.自主也别高兴得太早,虽然家家户户都有20-30%增长,但是抢着前三的交椅估计才是未来五年的竞争格局,为了前三,几家自主品牌今年会杀得异常猛烈。所以前些天看到一场中国品牌共同向上的行业号召,简直觉得是笑话一样。
今年自主品牌的竞争就是刺刀见红,真正杀红了眼的人不会顾及“江湖交情”,所以前一天有协会想做“大团圆”局,后一天就律师函兵戎相见。
这很好,我喜欢这样真实的竞争,这才是常态,现在这节骨眼上还假惺惺坐下来把酒言欢共谈格局,这得烧到45℃才干得出来。
自主品牌的竞争我想多说几句:这就是十几年前的一次翻版,拿下市场,活得生存权,品牌和利润不重要,我说“市占就是品牌,价格就是高度”,拿下了份额,再打高端完全没问题,别老看着汽车行业,互联网不就是这么玩的吗?
写给业内人士的观点是:锐化思考,抓手不要那么多,少听别人说可能更合适,只做我们能迅速见效的事情。
给粉丝消费者的建议是:该买就买。以前我拍节目试车,有些车你们总会说不值得,但今年价格降成这样,我摸着良心说,就连这些车也变香了。
标签:
汽车行业:先活下来,再谈其他
1、玩杂耍足球2、跳球是球员熟悉球的最好方法。3、动作要领:1。球要身体协调放松,膝盖不能太紧张,脚...
搜狐娱乐讯3月8日,萧亚轩转发支持赛琳娜(Selena)的劝善采访视频,希望大家能够保持一颗善良的心。赛...
1、建议:卜芥药用价值①治疗钩端螺旋体病用鲜卜芥块根半斤,去皮切片,加食盐少许炒干,加水1000毫升,...
2022年对基民而言是难熬的一年,但痛苦也成为了2023年的收益。伴随着投资者的乐观预期,2023年股债迎来...